2025年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工作交流会在青岛召开
9月4日,在首个全国科普月蓬勃开展之际,2025年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工作交流会在青岛召开。本次交流活动由中国石油学会联合山东石油学会主办,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咨询部、中国石油学会科学普及教育委员会承办,并得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、胜利油田青岛技术研发中心的大力支持。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学术交流部副主任宋宁主持,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俊军,山东省科协党组副书记、副主席、一级巡视员廉凯,山东石油学会副理事长、秘书长毕义泉出席会议并致辞。
 
本次会议以“新形势下学会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实践”为主题,旨在深入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及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,交流经验、分享成果、凝聚共识,共同探索科普工作新机制、新路径、新模式。来自山东省科协,各分支机构、地方学会、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普创作基地等单位的科普工作者近70人参加了会议。

李俊军指出,当前石油石化科普工作肩负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使命,要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、服务行业发展、服务公众需求为导向,重点在强化顶层设计,融入发展大局;坚持内容为王,提升供给质量;创新方式手段,拓展传播渠道;夯实基础建设,壮大人才队伍;深化开放合作,汇聚各方力量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,讲好中国石油石化的科技创新故事。
 
廉凯指出,科协组织在科普工作中作为主要社会力量,承担着重要职责,是科普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石油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。山东省科协始终把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”作为“四服务”职能的立身之本,持续强化科普社会责任,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走在全国前列。山东省科协也将持续加强与中国石油学会的交流合作,配合来鲁开展各类科技活动,进一步强化对山东石油学会项目支持与资源共享,促进科技成果科普化,共同推动石油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毕义泉指出,科普事业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,推动石油石化科普工作迈向更高水平,是时代赋予学会组织的光荣使命。坚信,通过全国石油学会系统同仁们的共同努力、精诚合作,一定能够开创学会科普工作的新局面。同时把山东石油学会在科普方面的工作,从建立科普机制、打造科普活动品牌、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、积极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四个方面,向与会领导和各兄弟学会做了介绍。


会议举行了中国石油学会第六批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,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、冷湖石油基地遗址、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克拉玛依校区科普教育基地、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4家科普教育基地揭牌。会议还特邀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艳丽作“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宣讲及《中国科协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标准》解读”报告。测井专业委员会、陕西省石油学会、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代表作工作经验交流的报告。会后全体代表参观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科技馆。
新时期科普工作挑战和机遇并存,《科普法》修订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,将为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和政策环境,开启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山东石油学会将以此为契机,不断开创石油石化科普工作新局面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推动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